诗歌周刊(第27期)-ag凯发注册平台

第27期

2024.10.15

综述·评论

特邀点评

谢雨新

   《不相顾》:整首诗语言平实,却蕴含着巨大的情感力量。诗的首句:“母亲去看父亲/父亲住在南山向阳的山坡上”,简洁的语言直接勾勒出现实情境,起得平实。除诗题外,直至第四节点出“墓地”,读者心中始终可以生成两种意义空间:第二节中的“一条石阶路”,不仅是现实的道路,更是连接生死、承载思念之路。第三节中,“——住这么高,是成心不让她来”,看似母亲在抱怨,实则是一种深深的眷恋,这种独特的表达方式,将母亲的情感以一种真实而生动的方式展现了出来。父母结婚六十多年,相濡以沫,不曾有过分离,如今却阴阳两隔,这种强烈的情感张力让读者感受到爱情在岁月和生死面前的坚韧。诗的结尾,“山风吹动坟前的柏树/柏树,已长高了不少//父亲走了两年/母亲心里,仍有一些不可替代”,较为自然,柏树的长高与母亲的思念形成一种呼应,生命在延续,而爱也在延续,看似“不相顾”,实则思念至深。
    从诗的结构来看,作者通过对母亲探望去世父亲这一简单场景的线性描写,将人间情感融于其间,另外,通过对传统悼亡诗的视角转变,为诗歌求变增添了一丝属于作者的抒怀和寄情的新意。

   《虚度》:虚度,往往会让人想到岁月空过,光阴浪掷,而这首诗却对虚度重新阐释,让人耳目一新。开篇“似乎要在粘稠的空气中/举起一盏清澈的酒杯/我原谅了此刻的虚度”,描绘了一个可以信服的情境,为笔下“虚度”这一情绪提供落点:粘稠的空气让人感到压抑和沉闷,而清澈的酒杯则象征纯净和超脱,在这样的对比中,作者选择原谅此刻的虚度,暗示虚度本身并非完全消极,而是可以被接纳和理解的。随后四节,通过对大海的想象,提供虚度所带来的开阔和轻盈状态。将虚度比作气球和弹簧,暗含本身的随意和弹性,大海的起伏则象征人生的波澜起伏,虚度在其中有着自己的节奏和韵律。“也像一个谦谦公子/囊括了大海的胸襟”,拓展虚度的外延,让虚度本身具备了优雅、从容的感觉,“囊括大海的胸襟”,则直书敢于虚度的人所具有的广阔和包容,仿佛作者和诗歌本身都充满宝贵的“松弛感”。诗以一种美好的愿景结束,在酝酿出勇气后,“一切虚度,都获得了/大海般辽阔的深蓝”,让读者重新审视虚度在生命中的价值,认识到虚度也可以是一种美好的体验,一种寻找自我、探索人生的方式。

   《河流赋》:诗的题目,通过文体倒错给人带来阅读期待:相对于“诗”而言,“赋”的特点是散韵结合,专事铺叙,可谓“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从曹丕的“诗赋欲丽”和陆机的“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等文论中,亦可窥见端倪。这首《河流赋》延续了对物的关注,从多个侧面描述河流带来的感受。
    首节,取蛇的柔软和河水流动的相似性,随后接续奇特的想象:“在镜片上雕刻火焰/繁衍炊烟”,为诗提供创造力量和生活气息;再取狮子的野性和河流奔腾的相似性,放置一组对比,狮子形象与庄园的温润形成冲突,象征生命对自由的渴望。“追逐,徘徊,碰撞/一次次在棱角上撕裂伤口/又在转瞬之间自我缝合/迎着堤岸和乱石,站立起来”,借河流的形象生动描绘生命中的挣扎与坚韧。最后两节则充满原诗意味,借河流写创作、写人生,“一个人张开千万张口/没有结局的故事复制着相同的悬念”,既表现出生命的不确定性,又引发读者对生命意义的思考,如河流般“滔滔不绝”的诗止于“戛然而止”,却余韵悠长。

    谢雨新,女,1993年出生于黑龙江牡丹江,北京大学中文系硕士,日本筑波大学人文社会系博士,现任教于南昌大学人文学院。系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中国诗歌学会会员。诗歌作品见于《诗刊》等杂志,出版诗集《初语》(2020)、《余百》(2022,日本)。在国际、国内杂志发表论文10余篇,主持并参与海外、国家级、省级科研项目近10项,另在中国文艺评论网、腾讯网等平台发表书评、学术纪要、新媒体文艺评论等40余篇。

 


网友点评

华垚

   《相片》:作者以细腻的笔触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时间的流逝、生命的脆弱与情感的复杂交织。开篇以一位四十岁女性的照片为引子,通过外貌与内心的对比,勾勒出一个温婉而坚韧的形象。随后,巧妙地将拍照的瞬间与生命的终结相联系,用“准备二十年后的遗像”这一意象,引发读者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情感上,全诗经历了从平和温婉到隐忧哀愁的转变:前半部分以平和的笔触描绘照片中的女性,透露出一种历经世事后的宁静与从容;后半部分,则通过巨痛、短暂的清醒等词句以及初恋歌声、秋色落叶等描绘,情感逐渐深沉,呈现对过往的怀念、辜负的无奈以及未来的淡淡忧虑。结构上,文本层次分明,逻辑清晰,从照片的描绘到情感的深入,再到对生命意义的哲思,每一部分都紧密相连,共同构成了诗的深度。语言上,运用丰富的意象和比喻,如“桃花退到眉梢”“秋色明艳,落叶萧萧”等,使诗充满画面感和诗意美,同时巧妙运用黑框、空阶等象征性元素,强化诗的哲理性和深邃感。总体而言,这首诗以深刻的情感、巧妙的构思和优美的语言,成功引发了读者对生命、爱情和时间的思考,是一首值得细细品味的佳作。

    华垚,现居四川成都,公职人员。

编辑委员会

主编:金石开

栏目统筹:新宇

编委:
王夫刚 付  炜  年微漾
迟 牧  金石开  罗 曼
孤 城  符  力
(按姓氏笔画数排序)

栏目说明

1. 《诗歌周刊》是由《诗刊》社中国诗歌网编委会完全从文本质量出发,秉持优中选优、宁缺毋滥的原则,从一至两周内过万的自然投稿中精心挑选佳作汇编而成。

2.本栏目由本站官方主导,与广大网友投票参与的栏目区别明确,每期推荐诗作15件左右(排序不分先后),并邀专家进行综述点评。受邀专家独立撰写评语,最大程度体现专业的审美标准,不受任何其它因素干扰。

3.由于轮值编辑每日审稿量大及其它原因,可能致使漏选部分优秀诗作,望不要受影响,而是继续投稿支持。

4.作品由中国诗歌网编辑部在保证个人审美的基础上,集体协商推荐。

5.编委会每期提名作品,邀请1位专家进行综述点评,如现有作品不能诱发特邀专家点评兴趣,则他可自行提名作品,报编委会同意后,撰写点评。

6.本栏目将会不断完善,欢迎留言,提供建设性意见。

提醒

(1)点击橙红方格后的标题可阅读正文

(2)本栏目能适应手机阅读,只需将本栏目网址转发到手机,即可实现,并可转发分享微信朋友圈。

网友评论

0 条评论(查看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