燎原:一个人的诗歌评审团-ag凯发注册平台

燎原:一个人的诗歌评审团

作者:王夫刚   2024年08月23日 11:10  中国诗歌网    7489   

《履历》 燎原 著

北岳文艺出版社2024年7月出版




燎原:一个人的诗歌评审团

王夫刚


1


2001年,诗歌评论家燎原最为重要的作品之一《海子评传》问世。诗人西川在这本书的序言中说,燎原“对海子有一种血亲般的理解,或者说他以自己的精神呼应了海子的精神……在这部评传中,燎原将海子置诸一部有待重新发现、有待重新认识的诗歌知识谱系,使我们得以在广阔的历史背景中重新品读海子独异的写作。”的确,这部书出版之后,国内诗歌界反响热烈,首印一万册销售一空,《海子评传·修订本》又于稍后的2006年被再次推出,一年之后该书在市场上再次断档。

2008年,燎原的另一部里程碑式的作品《昌耀评传》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诗人韩作荣在序言中写到:“诚然,喜爱昌耀诗的人颇多,有识见的对诗有透析能力的人也为数不少,但真正理解昌耀、熟悉其人及其生境、并与昌耀有共同地域生存体验、被昌耀信赖,又同时具备前者的人只有一个,那就是燎原,鉴于此,《昌耀评传》也只有他才能写好。”韩作荣接着指出:“对于中国新诗而言,他(昌耀)是一座卓然独立的高峰,他的诗也以其自在的方式进入了新诗经典。因而,对于他的研究,这部《昌耀评传》颇为难得,它将与昌耀的作品一起留诸后世。”

中国当代最富创造力的两位诗人的评传,竟然出自一位远离文化中心、居住在山东威海的评论家之手,这似乎有点奇怪。事实上,由燎原而至诗歌评论的“燎原现象”,是一个并不短暂的涅槃过程。业内人士大都会有这样的记忆:早在1992年,燎原就写出了第一部论述中国西部诗歌的专著《西部大荒中的盛典》,而在此前和此后,他的《孪生的麦地之子——骆一禾、海子及其麦地诗歌的启示》以及连续两个年度刊发在《星星》上的长篇系列诗歌文论《当代诗潮流变十二书》和《中国新诗百年之旅》等,都在诗坛留下了凿刻般的印记。如果不是天生的独来独往的“不结盟”性格,燎原的声名会更加响亮(虽然现在也不弱),而这两本大部头的评传出自他之手,其实只是蓄势已久的必然喷发。


2


燎原似乎喜欢天马行空,但有三个省份却成了他生命中不能规避的驿站。1956年,他出生于青海某骑兵团,然后是祖籍陕西关中乡下的少年时代。从1972起,他又回到青海,度过了整整20年的青春时光——在一个汉藏混居的地区下乡插队,回城后在一家大型工厂干车工,入读77级大学中文系,随后开始记者编辑生涯。1992年,燎原调入山东威海,继续媒体职业,2008年转入威海职业学院,成为名副其实的“燎原教授”。

以上,是燎原档案的简编版。作为一个早年的诗人,此后特立独行的诗歌评论家,燎原当年虽然诗歌和评论写作双管齐下,并且以诗歌为主业,但他的禀赋似乎更适合于诗歌评论。1979年,青海师范学院中文系学生燎原到《青海湖》编辑部找人,偶然遇到刚刚流放归来的昌耀。在《昌耀评传》中燎原颇为自负地写道:“就是在这个1979年,昌耀让我意识到了一位身在青海的国家级诗人的存在。”不久他即写下《严峻人生的深沉讴歌》一文,雏凤清音而又雷霆乍起地声援因无人能识而寂寞郁闷的昌耀。这篇评论,也使昌耀的诗作第一次获得了正面关注。此时,复出的昌耀方才发表了为数有限的十数首诗作,年轻的燎原却凭借自己敏锐的艺术判断力预言了昌耀的重要性,也由此展示出自己作为一个优秀诗评家的潜在品质。多年以后,这篇遥远的评论以一种历史见证者的性质,替燎原强化着一个诗评家因为出手不凡而与卓越相关的象征意味。

尽管燎原当年曾因获得上海《萌芽》杂志的年度诗歌奖,而由该杂志社统筹为他出版过一本名为《高大陆》的诗集(百花文艺出版社,1996年),但自从他的《孪生的麦地之子——骆一禾、海子及其麦地诗歌的启示》发表,并在诗歌界产生了重大影响之后,他的诗人身份便在他诗评家身份的遮蔽下日渐式微。而燎原本人似乎对此并不介意。2007年他在参加首届青海湖国际诗歌节接受当地媒体的采访时曾专门谈过这个话题:“你说到了我的诗歌,让我想到了我是一位‘前诗人’,但我从1992年起已经终止了诗歌写作,这是因为,我没有能力写出我想象中的诗歌。诗界曾流传过一种说法:只有诗歌写不下去的人才当评论家。这个定律不一定适合其他评论家,但却适合我。”因此,他的艺术简历通常有如下字样:当代诗歌评论家,主要从事现当代诗歌、当代文学思潮、当代重要诗人个体等方面的研究与诗人评传写作。我编《山东30年诗选》时,也因对燎原艺术身份非此即彼的武断判定而忽略了《高大陆》的存在——我想当然地认为,从青海高原移居威海的燎原是诗评家燎原而非诗人燎原。就选家而言,这可能是一个失误。


3


在中国当代诗歌史上,海子是一个传奇壮怀激烈,昌耀则是另一个传奇光耀着中国新诗长达半个世纪的天空。为两个当代传奇诗人写评传,燎原是唯一的一个人。估计这份硕果仅有的荣誉在很长一段时光中将会使燎原成为一些诗评家们渴望超越的坐标。比这更重要的是,燎原在这两部评传中所展示出的对诗人及其作品的深刻理解和剖析——宏观把握的大局观和微观探悉的精确性。这两部评传让我再次意识到,只有捍卫诗歌尊严的诗评家才是有价值的诗评家。以后,燎原的艺术简历可能还会发生很多变化,但“《海子评传》和《昌耀评传》的作者”将一直是他的标识并享有永不删除的待遇。

不可否认,《海子评传》和《昌耀评传》的成功,与海子和昌耀日益高涨的诗歌影响密不可分。在我的老家日照市,一家滨海楼盘的户外广告就是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至于昌耀,我中学时期便传抄过他的《风景:涉水者》等佳作,并因此而大受裨益,相信有此经历的诗人不在少数。感谢燎原,为我们提供了这样两部翔实而又独特的评传向诗歌天才们致敬。其实关于海子的传记此后还有过不下三个版本,但只有燎原的《海子评传》又以修订本的形式再版。而《昌耀评传》之后,其他与昌耀有关的此类书籍,几可不必有了——作为当代诗歌创造性的研究成果,《昌耀评传》的贡献是空前的,也是绝后的,甚至于连燎原为《昌耀诗文总集》所撰写的长达一万八千字的序言《高地上的奴隶与圣者》,也已被许多把燎原视为同行的效仿者反复揣摩的教科书般的篇目。


4


在《海子评传》和《昌耀评传》之间,燎原另有一本涉及更多当代诗人的诗歌赏析专著《一个诗评家的诗人档案》,由广州的《诗歌与人》杂志于2005年辑刊出品。他以对每位诗人仅三百字左右的点评,不动声色而又精准传神地勾勒出48位当代诗人的艺术特征。这项工作的难度不在于确定入选者,而是如何为入选者把脉。这些简洁、犀利、思路缜密、有着浓郁燎原风格的授奖词般的处方,使人常读常新(虽然燎原把它定位于“一个诗评家的诗人档案”,但它的穿透力和覆盖范围更像“一个历史时期的诗人档案”)。评论同一类型的几个诗人易,评论风格相异的一群诗人难,很多诗评家往往因此暴露了自己捉襟见肘的家底。48位风格迥异、个性突兀的当代诗人在燎原的点评中一一亮相后,对燎原的工作给予了知音般的礼遇——这与其说是对燎原的致意,不如说是对饱受诟病的中国诗歌评论的委婉提醒。正缘于此,《诗歌与人》主编黄礼孩毫不吝啬地把燎原称之为“敢于去承担诗歌的疼痛和忧患的有独立发现的诗评家”,而这本书更多相得益彰的价值将在未来的光阴中逐渐显现。


5


大概在1993年,我曾给一些相识或不相识的朋友寄过一本我自己首次出版的诗歌小册子,这其中包括刚到威海的燎原。2002年秋天,我们在一个诗会上第一次相遇,燎原问我是否还记得给他寄过诗集。十年前的事情他还记得,这让我感动,对这位目光如炬、须发潦草的兄长,便多了一份不由自主的亲近。后来他跟我说起在这次诗会上遇到的一件有趣之事:他礼节性地向一位小他十几岁的“下半身诗人”举杯,此君居然故作无动于衷。由此他断定,这将是一个可以忽略的诗人。的确,此后的事实应验了他的判断,事情本身则反映出燎原的率性、风趣和敏锐,就像这篇短文的起源——燎原电话中说省内一家刊物邀约一篇介绍他的文章,他希望由我把他这个“边远地区的人民”介绍给风起云涌的山东诗坛。而我想告诉他的是,这个有着骑兵血缘的独行者,早已是构成山东诗坛风起云涌的最有分量的元素之一了。换言之,不是燎原需要接近山东诗坛,而是山东诗坛正期待着通过燎原的评判建立指点山河的新秩序。

最近几年,我与燎原见面的机会多了起来,对他的了解也多了起来。燎原拥有与其他诗评家迥异的谱系和气场,他的评论气象磅礴而又峻峭结实,读来令人耳目一新。有时,燎原也感到寂寞,虽然渴望一种等量的、富有刺激感的交谈,但在一些不咸不淡的酒场上,他居然也一团和气。而更多的时候他则旁若无人,在青藏高原一样辽阔的艺术世界里独往独来,因此,他自己形成的理论框架又被人称作“一个人的诗歌评审团”。对于评论家而言,发出自己的声音远比附和别人的观点要来得艰难。中国不乏诗评家,缺少的是燎原这样不随波逐流也不沉湎于一己趣味的独立诗评家。诗人普珉在一篇文章中曾经这样素描燎原:“他对朋友微小的世俗伎俩的小嘲笑说明他有着并不粗心的宽容与善良,他的狂是上帝放在我们面前的无伤大雅的人性的礼物。”如果你读过燎原的作品,如果你想走近燎原其人,感受你还没有领略过的“一个人的诗歌评审团”的魅力和尺度,就从这两句意趣盎然的话开始吧。


6


威海虽小,但却诗意盎然:它不仅拥有三面环围的动荡不息的大海,还生活着一位卓尔不群的诗评家。燎原是谁?一个让诗歌评论恢复自信、智慧、趣味和秩序的独行者。对于内行而言,关于他的任何阐释都是画蛇添足;对于外行而言,任何介绍都显得困难。行文至此,我想,作为诗人向诗评家燎原表示敬意肯定不会是我一个人的意愿,但愿这篇文章不会因为浅尝辄止而遭到他的批评。事实上,对一个诗评家的文本评头论足本身就蕴含着班门弄斧的悖论,何况还是燎原这样任尔东南西北风的“一个人的诗歌评审团”!所以本文几乎没有涉及对燎原理论文本的解析,这并非写作策略,而是与我的初衷相吻合的内心诉求间接呈现了我对他由来已久的理解和尊敬。

2009年3月,济南南郊



燎原,当代诗歌批评家,诗人,威海职业学院教授。著有中国西部诗歌专论《西部大荒中的盛典》,诗集《高大陆》,当代诗人点评《一个诗评家的诗人档案》,批评随笔集《地图与背景》《自带系统的河流》,以及《海子评传》(第1—5版)《昌耀评传》(第1—3版)等专著若干。获第三届泰山文艺奖文学创作奖、第五届中国桂冠诗学奖、2016星星年度诗歌评论家奖、第六届扬子江诗学奖评论奖、第四届金青藤国际诗歌奖批评家奖等奖项。




编辑:张永锦

二审:牛莉

终审:金石开、符力


扫描二维码以在移动设备观看
欢迎 评论

诗人热力榜

诗歌热力榜

诗讯热力榜

诗人活跃榜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