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这是一部描写新疆阿勒泰地区的儿童诗集。诗歌以四季为主线,以动植物和儿童的生活为主题,讲述了飞鸟、游鱼、星夜、草原等有趣的故事。作者用清新自然的笔触、妙趣横生的语言为小读者呈现了一幅纯净至美、色彩绚丽的画卷。
【作者简介】
裴郁平,笔名雨萍,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出版有多部诗集。诗集《梦想在喀纳斯湖里》获2019年华语诗歌最佳诗集奖、2020年第七届上海好童书奖。现居乌鲁木齐。
【诗歌选读】
杏花雨
四月的春风里
蜜蜂的心情很快乐
风吹动着它
在杏花的花蕊上
留下了采蜜的小脚印
蓝天下的白云
从杏花林上飘过
花丛中的蜜蜂向白云招手
白色的云一朵朵飞下
杏花的瓣
变成了一场杏花雨
克兰河里的童年
童年的记忆
在克兰河的水里
妈妈捞树皮的样子
刻在了白桦树上
春天的冰雪
融化成一串串想念的泪滴
透过叶子的缝隙
在心灵的角落里变成了海蓝宝石
童年的眼睛在骆驼峰上
留下过仰望的光波
孕育我生命的阿尔泰
一排排土房子前后堆出的雪山
仿佛出现在梦想中
两百多公里的克兰河
你可能不会知道我在寻找
那些散落在河水里有味道的童年
大尾巴羊
阿尔泰山的大尾巴羊
肥肥的羊尾巴挂在
胖胖的屁股上
像一座
躺下要睡觉的毡房
陪着主人的羊鞭
转场在一年中
冬夏都要去的牧场
顶冰花开的时候
大尾巴羊春天的味道蹭得越来越浓
醒来的小鸟
睡了很久的小鸟
醒来了
它从妈妈做好的窝里爬出来
呼吸着夏天树林里空气
清新的气息
依偎在小鸟的周围
还未长好的翅膀
蹭着鸟窝旁边嫩嫩的树叶
想让自己早点可以和妈妈一起
在树林里飞翔
醒来的小鸟
再等等吧再等等——
亮亮的石头
睡了一个冬天的克兰河上
春天把雪和冰都赶跑了
一块大大的鹅卵石
在太阳底下闪闪发亮
像一面石头做的大镜子
春风想把春天的笑脸放到石头上
闲着游走的几条小鱼
围着这块亮亮的石头
想从它的缝隙里
找到春天意外的收获
【书评】
童年是爱在生命中的倒影
——裴郁平儿童诗集《阿勒泰的四季树》评析
马 季
童年,是每个人都无法避免的生命回溯,它挥舞着缤纷的旗帜,在岁月中长久呼唤。
裴郁平的儿童诗集《阿勒泰的四季树》,正是对童年呼唤的回应,他逆岁月而上,以初识世界的目光,去看、去听、去闻、去触摸、去品尝,让生命本源在自然万物和诗意文字中探索碰撞,最终达成美妙的契合,在天地间投下动人的光影,这一刻,便凝成了永恒的爱。
这里的爱,有亲情之爱。
诗人并未受限于童诗通常具有的趣味性特质和传统的语言表达,而是做出了更为积极的尝试,以独特的生活背景作为切入,将深刻而哲理化的叙述,附着在铅笔画般纯澈的文字之上,隐约有了油画的质感,交汇出奇妙的回响。
“童年的记忆/在克兰河的水里/妈妈捞树皮的样子/刻在了白桦树上。”(《克兰河里的童年》)
“克兰河边的鹅卵石/样子很亲切/上面记载着许多我不知道的故事/妈妈年轻时候的歌声/都被河边的鹅卵石录了音/把耳朵贴在这块巨大的鹅卵石上/听见了妈妈的歌声/听见了生命里寻找根的声”(《鹅卵石》)
在诗人笔下,妈妈的样子是刻在白桦树上的,从此,妈妈的爱有了肌理和痕迹,历经岁月,会长高而不会消弥。
妈妈的声音是刻录在鹅卵石上的,从此,妈妈的爱有了音符和旋律,在生命的自我探寻中永久传唱。
黑格尔说过,最杰出的艺术本领就是想象。高尔基曾说,世界上的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母亲。
这两者无疑是童年的双翼,给予了孩子飞翔的勇气。诗人将这双翼在文字中收藏,孩子在其中看见自己,而成人则再度回归,抵达最初的栖息地。“我梦见自己是一条鱼/是阿勒泰的一条小鱼/在克兰河的河水里看见了妈妈/她美丽得像一道四季的风景/编织着家的小网/我是网里她养育的一条小鱼。”(《一条鱼》)
诗人没有高高在上刻意构建亲情的框架,而是和孩子保持同样的高度,以独有的视角和敏锐的感知捕捉平常的意象,却通过动静的强烈对比让这些意向撬起了极为广阔的意蕴空间。
“一场秋雨过后/这朵大蘑菇总会出现在我的眼前/大蘑菇上坐着我的外婆/她撑着一把江南老旧的油布伞/在秋雨里呼唤着我的乳名。”(《大蘑菇》)
“中秋节正在向我走来/我坐在爷爷的大茶杯前/悄悄泡了一杯红茶思念着爷爷。”(《红茶》)
“奶奶和我的心飞进了月饼里/爸爸和妈妈都在月饼里站着/一朵秋云唱起了想家的歌谣/一双双亲人的眼睛/遥望着远方。”(《月光下的眼睛》)
诗人揉碎了时空,使文字与之交融,在激发孩子内觉体验的同时拓宽了童诗的视域,于是我们还可以看到“树枝上的各种花蕾/在大自然鸟语的天籁里/打开了。”(《鸟语》)这里打开的不仅是花蕾,还有新的世界新的主题。
这本诗集,同样关乎自然之爱。
泰戈尔认为大自然是孩子最好的学校。契诃夫则以为与大自然的亲近和闲适乃是幸福的必要条件。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裴郁平的这本诗集就是在大自然中淬炼而成的,他那长久以来对于自然生命的体悟有了明亮而诗意的归宿,稳妥着陆于孩子们的童年。
孩子看到的,都不仅仅只是他们眼睛所看到的,诗人显然深谙于此,在他的笔下,自然意象有了流动和转换,荡涤出独属于童年的精神自留地。
“花丛中的蜜蜂向白云招手/白色的云一朵朵飞下/杏花的花瓣/变成了一场杏花雨。”(《杏花雨》)
“一只鸽子飞进梦里/说/今天是六月一日/你忘了吗。”(《六月一日》)
“西瓜船在夏风里/是戈壁沙漠和天上的鹰/在梦里最想见的朋友。”(《西瓜船》)
史铁生在文章中提到:我和妻子在那钟声中慢慢地走,认真地听它,我好像一下子回到了童年,整个世界都好像回到了童年。
佩索阿写着:我走在一条大街上,从面包房那里飘来一股面包的浓香,也就从小城那一边飘来了我的童年。
对于成人来说,童年仿佛已经在历史中沉睡,却又将在某个时刻随时苏醒,当久远的声音和味道抖落尘埃与当下重叠,童年的温度终将温暖归途。
而对于孩子来说,这声音和味道则是未来的预演,他们将带着这记忆,在未来与现在的自己重逢。
“长大后可能想不起来/那天河水在翻阅哪本诗集/可是克兰河水翻书的声音/已经融进了我的灵魂。”(《听河水翻书的声音》)
“顶冰花开的时候/大尾巴羊把春天的味道蹭得越来越浓。”(《大尾巴羊》)
诗人就像个真正的孩子,在童年的领土上找寻着自我,渴望着回归和相遇,如同“一颗颗亮闪闪的星星/在做梦的路上/不停地奔跑。”(《四月的黄昏》)
这条路,由自我之爱所铺就。
爱自己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极其重要的课题,孩子需要通过某种媒介与内在的自我建立联系,获得思想独立和精神自由,汲取勇气和力量去做梦去追梦。
诗集中频繁出现的“星星”便是这样的媒介,它们跳出了天空的束缚,开启了对自我的审视,“捡来几块小鹅卵石/对着水面打起了水漂儿/跳跃的鹅卵石一下变成了星星/把童年的想法埋进了心里/我也是一颗陪着月亮长大的星星。”(《捡一堆星星陪月亮》)
也是对自我的映照,“我呆坐在挂满星星的冬夜里/真想问一声天上的星星/想不想去吃一口雪做的棉花糖。”(《雪做的棉花糖》)
作者反复使用“星星”这样美好灵动的意象,好似在坚硬的现实中点燃了无数盏灯,照亮着自我最初的萌芽和生长,那是爱自己的起点。
索德格朗在《星星》里写下这样的诗句:“星星蜂拥在花园里/而我站在黑暗中/听/一颗星星落地作响/你别赤脚在这草地上散步/我的花园到处都是星星的碎片。”
我们无从得知,索德格朗的“星星”和诗人笔下的“星星”是否处于同一片星空,但我们知道,两位诗人都用自己的想象,缝补着现实世界的缺口,积蓄着爱的力量。
很多人都存在认知误区,以为成人进行童诗写作必然会精神降维,恰恰相反,童诗首先是诗,同样拥有诗歌所要面对的评价标准和衡量体系,其次,童诗由于其受众的独特性,童诗创作者还有责任肩负起对孩子的引领作用,以高度的自觉性对语言文字和意象形式进行更为严格的筛选和淘洗。
《阿勒泰的四季树》展现出的不仅是诗人对于童诗创作的严谨和突破,更是他对于孩子身心的倾听和守望,他对抗着桎梏和陈旧,力图帮助孩子形成纯粹丰富而又开放跳跃的审美品格,以更为广泛的想象和自由构建属于孩子的艺术世界。
于是,《阿勒泰的四季树》便在春夏秋冬的轮转中,跃入了更为广袤的时空。我们因此大可抛弃刻板的规矩和印象,回到无拘束的审美状态,就如同纵马驰骋于地域辽阔的阿勒泰。
而长久瞭望阿勒泰的裴郁平,正裹挟着风沙迎风而立,用他特有的文字和想象守护着家园和根脉,对童年发出了深沉的呼唤,激荡出四季树一圈又一圈的年轮,在这年轮之外,则是遥远的凝望,凝望着爱在生命中的倒影。
编辑:张永锦
二审:牛莉
终审:金石开、符力
{content}
除每日好诗、每日精选、诗歌周刊等栏目推送作品根据特别约定外,本站会员主动发布和展示的“原创作品/文章”著作权归著作权人所有
如未经著作权人授权用于他处和/或作为他用,著作权人及本站将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诗意春秋(北京)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ag凯发注册平台 copyright © 2006-2015 全景统计
北京市 . 朝阳区农展馆南里10号
诗意春秋(北京)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